2021年1月10日,我国第一个人民警察节,开篇首先表示祝贺和致敬,感谢卫士们的辛苦付出,为我们守护平安,也给了我们坚定“做多中国”的底气。
昨天,参加了“2020东方财富私募风云榜”的论坛和颁奖典礼,我们公司有幸被评为“年度最佳私募基金公司”。我们将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努力把业绩和服务做得更好。
昨天论坛上,一些优秀同行做了交流发言,有两条观点比较一致:第一,2021年沪深300指数可能继续强于中证500指数;第二,2021年受益于经济复苏预期,商品期货仍然可能是大年。在此,分享给大家参考。
虽然我一直推荐的是中证500指数,但我也认为,等市场风格轮动到中证500指数可能还需要不少时间,需要我们保持足够的耐心。我不能因为自己个人看好什么,就不尊重客观市场,去随意否定其他的观点。
周末,网上有一篇文章比较火,讨论机构“抱团股”何时瓦解。这件事之所以会引起大家关注,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最近两年特别是近几个月、近几周,市场分化越来越明显。少数机构喜欢的白马股新高复新高,越涨越让人害怕越猛,而很多其他的股票,就是振作不起来,成为繁荣指数背后的寂寞陪衬。
我周四晚上也预警了,准备迎接“抱团股”最后的疯狂。但我这个预警只是中期的,认为“抱团股”冲完这一波,会有中期休整(调整幅度20-30%以上或者调整时间2-3个月以上),长期来看,可能还没完全结束。
原因在于,目前大家还比较清醒,还会讨论“抱团股”何时瓦解。这一般不是长期大顶部的表现形式。
长期大顶部,是很多人都会相信“市场理应如此”,而且只要相信的人,都会得到市场正面回报,而极少数质疑的人,会被市场涨势把脸打得生疼,要么内心开始动摇,要么即使内心不动摇也不敢大声说话只敢独善其身。你只要卖早一周,就可能少赚二三十个点,谁敢再唱反调?
2007年底,主流声音是“8000点到北京看2008奥运”;2015年夏,主流声音是上证指数要到10000点。这两次市场大顶部前,大多数人都把市场每次回调当作入场机会,并且赚得盆满钵满,直到最后一次……
所以周末讨论的文章里写:
抱团到了后期,会给很多投资者“该板块永远会涨,永远会跑赢”的信念,从而慢慢麻木,对出现的变化视而不见……当一些炙手可热、朗朗上口、完美无缺的概念取代“业绩-估值”的基本面投资框架开始流行时,就需要特别小心了;当一个板块已经不需要研究就能赚到钱的时候,恰恰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我非常认同,随着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双“马太效应”,最龙头的公司表现会越来越好,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高。但过于脱离业绩和估值,只需要“讲赛道、抓龙头”就能赚大钱,本质上不是价值投资,而只是趋势增强。
所以我的观点:
1.“抱团股”和指数这一波还有上涨空间(甚至空间不小),涨完休整好下一波可能还是它们最强;
2.但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大而强”才值得投资,“小而美”后面照样值得投资,那些新兴产业、新兴公司过半年一年后,可能就有轮动机会(我敢看好中证500ETF和科创板50ETF就是基于这个);
3.同时,并不只有“业绩增长”才是价值投资,“高分红”或者“低估值”,到某个阶段一定会重新被认为是价值投资,并且表现很好;
4.当前“抱团股”的表现,虽然已经持续了很久,并可能还会持续比较久的时间,但仍然只是一种市场风格,而非市场规律。
涉及到全年操作策略的东西,我就讲得直接和大胆一点,并与朋友们一起,拭目以待,接受市场实际走势的验证。
其他消息面,有“消息人士”表示,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的条件逐步具备,2021年全国“两会”后全面推行注册制或可期。
也算预期内的东西,不过比预期的时间要早一些。注册制虽然大幅增加了上市公司供应的数量,给研究和投资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但只要专注“好公司”或者“好趋势”,不要去瞎搞八搞,也没什么可怕的。
乐观点想,对于我们很多资金量不大的投资者来说,注册制会带来更多打新股套利的机会,中一签”摸彩票”的钱可以供炒股亏好几次,还是一件小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