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前行长周小川发表论文《拓展通货膨胀的概念和度量》,并且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刊载。这篇文章值得全世界的央行和政府好好思考一下。论文中针对通货膨胀的概念和度量提到了几个关键点。
1、通胀既是央行观察经济金融状况的终极变量,也常是一个中间变量。也就是说通胀本身不是目标,关注通胀的本质是为了提高居民福祉,让人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数量上表现就是收入与生活成本的差值尽可能越来越大。
2、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多数人都面临购房的问题,所以房产价格理应在通胀测度上占有一定的分量,而目前传统的通胀度量明显没有很好的体现房产价格对于居民生活成本的影响。另外类似股票价格估值高企、债券收益率也较低则会降低医保基金的投资回报,从而降低居民养老金收入,变现提高全社会的养老成本。这在人均寿命明显提高的当下养老成本在生活成本的比重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3、换取同等实际收入的劳动所付出的强度,是更轻松还是更疲劳。如果本来855就能获取的实际收入后面要996才能实现,那么人民生活水平就下降了。这个也需要借助通胀来进行观察,也就是通胀需要包括一些付出效用比的指标。
这篇论文我觉得美联储需要好好看一下,美联储设定平均通胀率2%的目标并没有把资产价格纳入通胀。然而今年美股以及美国一些城市的房产价格都涨幅不少,按照论文的说法这必将提高未来的美国人民生活成本,另外美元贬值也必将反应在各类进口商品价格的涨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