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三件事,明年宏观面最大的风险、苹果造车的机会、埋伏布局的玩法重点。
先说重要的吧。
欧股前2天扑街后,医疗专家和政府部门相继出来表态。大意就是让大家淡定不信谣传谣,疫苗效果并不会因为变异打折,就算失效他们也有信心及时跟进继续跟病毒互扇耳光。
市场信了,所以欧股昨天到今天的状态稳定了很多,除了大英其他人基本涨了回去。
当然,得感谢即将离任的川总把经济刺激计划给签了,延后了美股大调整的时间点,2021年行情目前看最大的风险点有三个:
1、疫情反复, 影响经济恢复预期。
2、央行货币政策悄悄收紧,流动性开始紧缩。
3、美股扛不住压力引发全球金融风险。
这三个,对行情的影响依次递增。
我感觉相对更好的剧本是等咱大哀传统春耕行情走完。疫情逐步消退经济恢复良好,咱村先开始收紧流动性,然后美股调整把A股再砸个黄金坑出来。
是不是有点想的太美了……
总之这时候出手个股需要慎重。保持一个合理的仓位抵御突发性,同时为明年做一些布局,尽量多考虑低估补涨和困境反转的赛道。
先不说能赚多少,布局一些在美股危机下还能保持正收益经营的公司,才能最大程度保证你本金的安全。
本金安全,是一切利润的基础。
……
这两天苹果造车的事情在网上沸沸扬扬发酵了,还有不少人已经搞了一堆Apple car概念股出来吹。
但是Apple到现在没有否认也没确认!
我感觉稍急了点,类似上次判定XW做W底,我的建议是等右侧出来再去。但没等到信号,等来了大锤。
当然也并不是说XW就彻底完蛋了,而是需要再耐心等待……
造电动车比造燃油车容易,从蔚来,小鹏的成功也能看出目前造车的门槛不在产业链和制造能力,而在于智能化能力、软件能力、供应商、品牌力、技术能力、资金,这些对苹果来说不是问题。
最大的问题在于公司内部是否统一决心去做。
如果决心造,会给果链带来新的增长驱动。比如鹏鼎就有车用板产能的配置,如果苹果造车肯定也会用。包括立讯,本身也有介入的能力。
所以说今天不少果链有反应也是正常的,跟今年搞疫苗那波一样。只要有个官方点火的消息,就是一波猛搞。
毕竟现在确定性强又有号召力和资金容量的领域不多。不仅如此,盘后传来苹果加单的消息,这倒是实打实的利好。
因此股价有反应也正常,但要持续反应,最终还是要看造车事情是否能够切实落地。
Apple造车优先找的是台厂,最后留给A股公司的订单有多少,还得看。我统计了各方见解,A股受益的公司有可能会出现在这几个板块。
比如:软板、镜头、车联网、激光雷达、玻璃、热管理元器件及部件、AR-HUD。进一步的挑选还需要大量验证和推演,工程量挺大,慢慢来吧。
也欢迎有特殊渠道的朋友共同来讨论……
另外,毕竟距离成品车上市还早。预期一波抽风炒完轮到真正大资金进场参与的时候必然还得跌下来。就算错过炒预期,等行业格局稍微清楚一些再去做都来得及。
毕竟机构又不是搞慈善,给散户接盘这种事情,做梦想一下就行。
……
最后一件事,今天医疗板块整体回撤的比较多,首先最近的行情板块轮动的比较厉害。
昨天涨幅前列的体外诊断,今天就成为所有板块跌幅榜第二名。
在整个细分板块都在跌的情况下,XCY也走的比较弱,因此很多筒子在留言问是怎么回事。
我看了下,并没发现什么利空。整个板块走弱和个股质地本身关系不大。每只个股都会有股价波动的时候,何况这还算是左侧。
索尔之前就说过,左侧交易是非常磨练人性的。需要充分的心理建设和制定严格的加减仓原则,同时需要有自己的理解。
我之所以写分析,就是希望大家看完能有自己的理解。学会一种思维方式和玩法,如果只是买入而没有研究和跟踪,很难拿得住。
潜伏也需要时间成本,有耐心才能玩。如果你的预期是1月爆发那现在行情和你无关也要忍。做的是未来而不是看当下。
本周不仅是医疗,很多行业都出现了一天涨一天跌的情况。强如YK今天最多的时候都回撤了5%。只要基本逻辑还在,杀估值我觉得问题不大。
我对XCY的判断和研究是基于很多方面,包括对一些关键基金的持仓成本测算,实际上现在的价格和某基金的成本很接近。
我觉得这个区间如果再杀一点下去能有更低的筹码可以拿是好事,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和持仓原则,对忍受回撤的阈值也各不相同。
包括我自己也一样,突破我的底线我会严格执行止损策略。但现在我没看到什么逻辑破碎的机会。
前段时间有许多机构密集调研了XCY,我相信专业投资者手里的信息和对行业的浸淫深度只会比索尔强。
当然,如果再随后的跟踪中发现有风险。我也会做出相应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