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行情有点不逗爱,高开低走全天单边下行,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虽然是每月的25日,但我已经不定投中证500指数ETF了,没必要这要跌。
跌幅榜上,有色、钢铁等“顺周期”概念股,以及白酒跌幅居前。另外,受我国将开展第二批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简称“集采”)的消息影响,部分生产骨科人工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等的医疗器械公司,股价跌得比较厉害。
主要是上一次心脏支架集采,给大家留下了心理阴影。当时,一些心脏支架,价格从上万元直接降到几百元,降幅超过90%,比一口稍微好点的不锈钢锅还要便宜。
为什么面对政府集采,医药医疗公司报价要这么低?因为政府采购的量特别大,如果不被政府选中,这块市场就基本等于失去了。
为什么这些医药和医疗器械以前价格那么高?因为渠道和“黄牛”赚去不少钱,还有医生工资太低,导致客观存在一定程度的“以药养医”。
按照我们国家现行体制,做医生挺苦。18岁考进大学,一般本科要读5年,然后研究生毕业已经25、26岁;刚进医院,还要先吃6到8年的萝卜干饭,才能做主治医生,这时已经32-35岁;最后熬到40岁左右,有些能力和运气都比较好的,才开始当上副主任医生,算是小小出头。
25-40岁这15年间,一位有责任心、上进心的医生,工作上会非常忙,但正规收入并不高。而恰恰这时候,要结婚、买房、买车、养小孩,需要花钱的地方特别多,怎么办?倒不是说医生有灰色收入是对的,而是现实确实为灰色收入提供了土壤。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医生和律师,都是光鲜体面、收入不菲的职业,是社会中产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好的学生,很多都愿意去学医。而在我们国家,家长有点舍不得小孩学医的,感觉又苦又穷,搞不好还要遭遇“医闹”有危险,不如去学金融、IT,或者实在成绩差一点,学市场营销、行政管理。
但我看好医生这个职业的未来。不合理的事情,是很难长久的。医药和医疗器械政府集采以后,医生待遇的改革,也会慢慢开始,不然医生队伍很难摆平。最终,我们国家的医生,也会像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样,有钱有地位。
我家二丫头,才刚念小学的时候,就立志未来要做医生。我和她聊天,说等她长大以后,送她出国留学,她坚定说,不了,就好好考个国内大学,学医。我说学医很苦,她说不怕。我觉得挺好,医者仁心。
如果你担心小孩做医生遭遇“医闹”,可以让他(她)去学辅助生殖、口腔科等。这种专业科室,病人一般容易握着医生手说“好人一生平安”。
回到医药和医疗器械这个行业,其实政府集采是必然的趋势,而且也并不完全是利空。因为降价归降价,但企业的生产销售预期更稳定了,渠道成本也降低了。从日本的情况来看,是有利于行业大龙头的进一步扩张,以及某些技术细分领域的龙头趁势崛起。
长期来看,医药和医疗器械,还是出牛股比较多的地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好“赛道”。
现在的话,其实这个板块调整也比较久了,不少股票跌了三四个月,价格跌去30%以上,要再涨回到前期高点,需要涨50%。正常来说,已经释放了不少风险,消化了不少估值,对于前面标红字的两类公司,后面可以跟踪得紧一点,而不是看到跌这么久这么多,就开始害怕。所谓“牛市逢低做多”,就是大趋势向好的时候找坑。
两年前,我曾发过一篇关于医药股的研究文章,回头来看写得挺有预见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奶爸,我想买点医药股
今天A股不怎么争气,但美股昨晚再创了历史新高。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让一些朋友觉得闹心。我觉着吧,不需要太闹心,A股迟早也会走上一浪高过一浪的道路,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我们只需要保持耐心,甚至可以好好享受现在。拉长时间看,短期涨跌真无所谓的。记得2019年中我说,大盘2440点可能再也看不到了。今晚我要再说,也许过一两年,3500点以下也再看不到了。你现在不享受,到时就只能空怀念。